众所周知,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比股市还奇迹的舞台。股神巴菲特不一定能在股价最低的时候抄底股票,但年年都会有勇敢的考生捡漏高校。
2023 年广东一考生以 453 分抄底广州大学王牌土木类专业,2024 年河北一考生也凭 665 分捡漏了清华大学的土木类专业,用实践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 " 选择大于努力 "。
近年来,土木专业招生爆冷、" 大漏特漏 ",已经不算意外,而是常态。当土木人被套牢在工地做牛马的时候,土木专业的分数线也躲不过套牢的命运。
如今提起土木,紧随着的就是 " 天坑专业 ",互联网只剩下清一色的 " 提桶跑路 ",就差明面上写着,土木工程这碗饭,不香了。
智能建造,另一种土木工程
如果你上网搜索 "XX 专业前景如何 ",那么大概率所有专业都在唱衰劝退,一就业要么是夕阳产业,要么是太阳从未升起的朝阳行业。
在这场全民劝退潮中,曾经爆火的土木工程,也凭一己之力,后来居上,力压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跻身 " 天坑之王 ",终究逃不过 " 风水轮流转 "。
随着土木工程的陨落,一些土木类的其他专业,冠上 " 智能 "" 智慧 " 等科技感十足的前缀,开始悄然兴起。
以 2017 年增设的智能建造专业为例,自同济大学首个获批新增后 [ 3 ] ,各校争先申报,近年来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数量逐年升高。
截至目前,已有 153 所高校获批新增智能建造专业,而在三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 70 所。
招生热潮也紧随其后,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文件,2022 年全国智能建造专业招生 3562 人,2023 年则增长到 5539 人 [ 4 ] 。更多的招生也带来了不少的疑惑,智能建造,到底是个什么专业?
明明是土木类,专业名称却避开 " 土木 ",显得欲盖弥彰,总让人感觉是土木工程换了新马甲,甚至有了 " 土木工程改名智能建造 " 的说法。
但实际上,我们统计了 55 所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发现高校往往基于土木工程设立智能建造专业,原有的土木专业并不会被改名或撤销。
其中,96.4% 的高校都将智能建造设于土木所在的学院,仅有吉林建筑大学将其归于现代产业学院,与测绘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处一院。
不仅学院一样,两个专业的课程名录也是 " 你中有我 "。
我们分层抽取了同时开设智能建造和土木工程的六所高校,对比专业培养方案后发现,上至 985,下至普本,智能建造都有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材料等传统土木课程,但也加入了计算机、机械与经济管理等内容,真的在变 " 智能 "。
不过智能的程度并不多,甚至有智能建造的毕业生现身吐槽:
学智能建造,享土木人生,啥都学,但啥都不会,就是提桶跑路时转行的路比较宽。
换汤不换药的智能建造,难免被网友认为是蹭上计算机热度,扣个 " 交叉学科 " 帽子,用 " 智能 " 二字虚晃一枪,从而让天坑土木打一个翻身仗。
土木工程,就这样走上了众人眼中 " 改名来改命 " 的道路。
曾经的热门专业,凉了
别看如今土木工程 " 人人喊打 ",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土木的祖上也曾阔过。
2006 年到 2015 年,有人称之为 "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黄金十年 " [ 5 ] 。那段如火如荼的基建时期,不仅见证着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也孕育出了鼎盛辉煌的土木专业,跟风开设土木专业的院校从 2008 年的 392 所,迅速攀升至 2022 年的 572 所 [ 6 ] 。
风口上的土木,一时状元云集," 钱 " 景光明,只不过好景不长。
" 要致富,先修路 " 下的大兴土木,让全国城镇化率从 2000 年的 36.09% 一跃到了 2020 年的 63.89% [ 7 ] [ 8 ] 。伴随着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地产风雨飘摇,一路爬升的城镇化率背后,是走向下坡路的土木行业。
土木曾经的爆火,如同海市蜃楼,但供不应求下的扩招,却真实埋下了严重的供需失衡," 土木大逃离 " 的出现避无可避。
麦可思发布的《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从 2019 届到 2023 届,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越来越低,且五年来这一比例的降幅是 46 个职业类别里的第一名。
年轻人对土木行业的热情不断降温,劝退的风也吹到了高校的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
拿高考地狱级难度的河北省举例,近年来,在土木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的 " 建筑老八校 " 中,除了清华大学土木专业的最低录取名次在 " 闷声 " 回升,其他学校的录取位次大多有所下跌。
相较往年,2024 年华南理工大学在河北的最低录取位次掉落了近七千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是暴跌一万多名。
改头换面后的智能建造也支棱不起来,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智能建造,在辽宁的理科录取位次从 2022 年的 41461 名降到了 2024 年的 43893 名,虽然不及同期土木下跌三万多名的零头,但也算难兄难弟 [ 9 ] 。
为了挽救低迷的招生,高校们也是各出奇招,将土木放在提前批和贫困生的批次录取 [ 10 ] ,和其他学科合并进行大类招生 [ 11 ] …… 眼花缭乱的招生手段,不是诈骗,胜似诈骗。
至于分流,学生是成则 " 自动化 ",还是败则 " 土木 ",就得看个人造化。
曾经的土木,挤满了多少苦读数十载的高考状元,如今就挤满了多少想转专业的失意学子,从 " 高分者进 " 到 " 避之不及 " 的转向,短暂又辉煌:
没有吃上行业发展的红利,倒是赶上了天价房、房产雷、土木难,吃遍了时代的黑利。
提桶跑路,许多土木人的归宿
在专业的坑里,学子们学最繁重的课程,熬最深的夜做设计,带着一颗支离破碎的肝捱过了毕业,找着了工作爬出了坑,却发现,不止天外有天,坑外也有更大的坑。
我们统计了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讨论,发现钱多、事少、离家近,土木行业一个不占,吃的苦甚至还超级加倍。
吹着空调画设计图,拿着蓝图指点江山,是就业前的异想天开;顶着烈日冒着热汗,尘土飞扬下浇筑混凝土,跟腻子粉、甲醛同呼吸共相处,才是土木人的常态。
遇上赶工节点,一句 " 晴天拼命干,夜间挑灯干 ",不知让多少土木人全年无休,通宵加班,偶尔 996,常常 007:
互联网的 996 是剥削,但对土木人真的算福报。
在工地当牛做马,待遇却不抵辛苦。据《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0 届土木类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涨幅为 67%,堪堪擦过全国本科生 65% 的平均水平 [ 12 ] ,涨薪都不高,更别提还有的公司在降薪裁员。
本以为能越老越吃香,毕竟纵观过去," 三总五项 " 也算触手可及——土木学生进工地,三年就能当总工,五年就能做项目经理。
如今要想 " 五总十项 ",都得日夜扑在项目上,常年与世隔绝,土木人看不见亲人,陪不了孩子,和家人的联系只剩每月的转账,一个 " 终身责任制 ",更让人退休都睡不安稳,头上始终悬着一把 " 工程出事 " 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土木人为建设添砖加瓦的壮志,就这样慢慢被工地的尘土、现实的琐碎和无尽的劳累掩埋了。
因此,土木的就业满意度往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 届土木类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满意度为 71%,仅比倒数第一的建筑类高出 3% [ 12 ] ,提桶跑路是必然。
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 T 局为例,2017 年至 2018 年,仅一年就流失了 302 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超过 81% 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大多来自于重点院校的土木专业 [ 13 ] 。
提桶跑路的土木人以年轻人为主,流失的人才中 35 岁及以下的占比就超过了九成,此外,55.9% 的人任职年限在五年及以下,打的多为短工。
上一批跑路,又会有新的廉价劳动力进入。
一批又一批的土木人,就这样风吹日晒,昼夜不息,修高铁铺公路,天堑变通途,建设大厦高楼,盘活烂尾楼,却发现自己大半辈子在工地 "007×365",儿小不能抚,父老不能扶,吃苦多年,换得一个 " 三总五项 " ——三年总在应酬,五项指标偏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