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夺得奥运网球女单冠军的决赛,赢得出人意料的轻松,但意义却是沉甸甸的。
这是中国选手在奥运网球单打比赛中的历史第一金。网球尤其是网球单打,是世界范围内职业化程度最高、受众最多的运动之一。虽然四大满贯赛事是这项运动的基石,但在奥运会上,它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被视为网球运动员实现 " 金满贯 " 的标准。
郑钦文的胜利不是偶然。她在通往决赛的路上先后击败了前世界第一科贝尔和现世界第一斯瓦泰克,后者还是今年的法网三连冠选手、名副其实的 " 红土女王 ",却被郑钦文在红土场上斩落。在晋级决赛的路上,郑钦文连续打了两场长达 3 小时的比赛,都在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含金量十足。
在女单决赛前,混双同样创造了历史,张之臻和王欣瑜夺得中国选手在这一项目的历史第一枚银牌。这对组合还是在赛前临时 " 组队 ",王欣瑜连适合红土场的鞋子都没有,穿着硬地鞋就上场了。在比赛中丢分时,他们彼此微笑着相互鼓励,刚打开电视的观众甚至要以为他们是得分的一方。
这种举重若轻的超绝松弛感也体现在郑钦文的比赛中。例如在决赛中,她一个滑步救球潇洒绝伦,接着一记反手截击四两拨千斤,把对手调度得找不着北。
" 只有万分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无论是郑钦文,还是张之臻、王欣瑜,他们的 " 大心脏 "、他们看似信手拈来的技巧,来自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满世界飞行的职业比赛,他们的成功轨迹,在那些分站赛和大满贯的成绩单上早已有迹可循。
努力也同样来自十几年前,时任网管中心主任的孙晋芳为了网球运动员的 " 单飞 "、寻找更适合网球这项运动规律的发展方式而不停奔走,更大限度地释放了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网球,是传奇,也是传承。郑钦文比赛所在的巴黎罗兰 · 加洛斯网球场,正是她的前辈李娜 2011 年首次夺得女子网球大满贯冠军的球场;李娜 2014 年夺得澳网冠军时,11 岁的小学生郑钦文和全班同学在电视前见证,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2024 年也和 20 年前的 2004 年遥相呼应。当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 110 米栏夺冠,创造了中国选手乃至亚洲田径的历史;李婷 / 孙甜甜则在网球女双赛场上实现了中国网球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赛后,郑钦文的一番话令人动容:" 我一直都相信薪火相传,不管什么都是需要传承的。如果我今天的胜利可以为更多的孩子带来网球梦,那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希望在 10 年后 20 年后你们能够站上这个梦想顶级的舞台,能够体验我在这一刻体验到的感觉,你们会发现人生不虚此行。"
" 在 2004 年,刘翔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他说他会永远记得那个时刻,那年他 21 岁,(现在)我也是 21 岁,在这个时刻,我和他同样的年纪,这真的太美好了。"
不同的运动项目,固然有不同的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路径,但是,就像当年刘翔激励的不只是练田径的孩子,郑钦文如今激励的和启示的,也不只有打网球的孩子,甚至不限于体育运动本身。
郑钦文已经跑出了这场 " 中国体育接力赛 " 的成功一棒。这次奥运之旅的辉煌,会驻留在许许多多孩子的心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