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手臂挥舞之间,新鲜出炉的零部件次第“落框”;“碰碰车”状的智能运输车无声地运转、腾挪,“热气腾腾”的产品一一抵达“下一站”。
在近日举行的滁州新质生产力媒体智库调研行活动中,媒体记者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所参观的多家企业均展现了智能化生产的场景。一幅幅“机器换人”式画面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向人们传递着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信念,折射着新质生产力的万千风景线。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检验一家企业、一个地方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理解程度、推动力度,科技创新意识、高质量发展成果是极为重要的“标准”。
“春江水暖鸭先知”,科技创新的暖意和盛景,企业感受最直接。因为,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门”,得“创新密码”者得天下,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对媒体记者直言,即便是最尖端的胶膜技术,三年不变,肯定成为最落后的技术。缺乏创新的企业,慢慢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适应竞争态势。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能把竞争对手不敢用、不能用、不善用的原料加以高效利用。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围绕胶膜项目,唯有不断改进工艺,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而推进全自动、半自动生产,减少人工占比,让企业享受到科技创新的诸多好处。在日泰(滁州)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媒体记者则直观见证了以机器手臂代替大量人工使得成本大为降低、管理更为精细而便捷的现状。
一言以蔽之,新发展理念,处处显示着“敢为人先”的意志。
“生产线”上的波澜,与“政策面”上的和风吹拂,在不同层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回响。
近年来,滁州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展现出不俗的发展格局。滁州推动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一粒砂”激生出一条千亿光伏产业链,截至目前,已建成光伏玻璃产能717万吨、光伏组件产能62.6GW、光伏电池片产能62GW,2023年实际产能分别占全国的21.7%、8.9%、8.2%,为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一粒砂”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滁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23年实现产值1362亿元,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10家落户滁州。滁州加快氢能、低空经济、生命与健康等产业发展,并在基因质粒、基因治疗、病毒包装方面创造了新的应用前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局面中留下“新”刻度。
其间,滁州健全优化项目签约、开工、入统、投产、升规全流程闭环跟踪问效,展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构建“124+N”增值服务体系架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诸多善政的润泽下,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选择滁州没有错”,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的话代表了诸多企业的心声。
难能可贵的是,滁州不仅以抓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还以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众所周知,发展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是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智能化生产,皆为这一目标服务。显然,在传统产业一域,或者新兴产业的某些环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不符的因素,并不鲜见。企业所表现出的唯有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避免成为“落后产能”的强烈意识,正是对这一要旨的生动诠释。令人赞赏的是,在相关命题上,企业和政府,想到了一处,产生了合力。例如,滁州以创新“开路”,深化“千亿技改、千企升级”行动,先后为442家规上工业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1027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36.1%,总数、完成率均居全省第1位,这一案例充分显示出滁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前提打破阻力和障碍的决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亮点颇多。其中,滁州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的经验说明,“因地制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照搬,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势,依据地区特点,以打破惯性和套路为前提,助推传统产业的嬗变,迎接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努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每一个“探索者”都不可绕开的核心路径。
“环滁皆山也”,是滁州;“环滁皆产业”,也是滁州。今昔意象有差异,但向着梦想奔跑的古城滁州,始终是最美、最新的滁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